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三十九、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
357.关于进天堂,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穷人能进天堂,富人不能;有的认为富人和穷人一样,都能进天堂;有的认为富人只有放弃财富,成为穷人才能进天堂;并且所有这些观点都能在圣言中找到证据。然而,在进天堂的问题上,那些区别对待富人和穷人的人并不理解圣言。就其内层而言,圣言是属灵的;但就文字而言,它是属世的;所以,那些仅照字义,不照任何灵义理解圣言的人,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在富人和穷人的问题上。如,富人进天堂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穷人则因贫穷而很容易进天堂,因为经上说:
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你们的!(马太福音5:3;路加福音6:20-21)
不过,那些对圣言的灵义有所了解的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知道,天堂是所有过着信与爱的生活之人的,无论是富是穷。下面我们会解释在圣言中,“富人”与“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从与天使的大量交谈和来往,我蒙恩确切地知道,富人进天堂和穷人一样容易,没有人因富有而被关在天堂之外,也没有人因贫穷而被接入天堂。天堂里既有富人,也有穷人,而且很多富人享有比穷人更大的荣耀和幸福。
5511.“对我们严厉的话”表因没有一致性而未与该层联结。这从“说严厉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说严厉话”在论及相对于脱离内在的外在的内在时,是指因没有一致性而未联结,如前所述(5422, 5423节)。事实上,如果外在与内在没有一致性,在内在里面并出于内在的一切事物在外在看来,似乎很严厉,因为这二者没有联结起来。例如,如果内在或活在其内在中的人声称人的思维丝毫不是始于他自己;相反,他的思维要么从天堂,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要么从地狱来到他这里;如果他声称他对于良善所持有的任何思维都是从主经由天堂来的,而对于邪恶所持有的任何思维都是从地狱来的,那么这种观念对渴望凭自己思考,觉得如果这种“严厉”的观念是真的,他就什么也不是的人看来,完全是严厉的。然而,这种观念是绝对正确的,凡在天堂里的人都能发觉事实的确如此。
如果内在,或活在其内在中的人声称,天使所享有的喜乐源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也就是说,当他们实实在在地实践爱与仁的行为时,这些行为里面所含有的喜乐和幸福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描述,情形也一样。这一点在那些其喜乐唯独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并且若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就对邻舍不感兴趣的人看来,也是“严厉”的观念。然而,当人的自尊或自我欣赏、关注在他所履行的功用中逐渐消失时,天堂及其喜乐才开始在他里面存在。
再举一例。如果内在声称,人的灵魂无非是内在人;而死后内在人看上去就是人,和在世时一模一样,有一样的脸,一样的身体,一样的感觉,一样的思维能力。在那些对于灵魂持这种观念,即:灵魂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就像某种缺乏任何外在形式的空灵之物,并且灵魂会再度披上它的肉身之人看来,内在对于灵魂的性质所宣称的,与真理相去甚远。事实上,那些以为仅仅肉体才是人的人在听说灵魂才是此人自己,并且在来世,被埋葬的肉体什么用处也没有时,就会觉得这种观念很“严厉”。我知道这是真理,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已经来到来世之人中间,不是在少数人中间,而是在多数人中间,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我曾与他们谈论过这个话题。在无数其它事上也是一样。
6077.“所以我们来到这地寄居”表寻求活在记忆知识中。这从“寄居”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寄居”是指接受教导,以及生活(参看1463, 2025节),因此“来寄居”表示寻求生活;“地”,即此处的埃及地,是指记忆知识所在的地方,因而是指记忆知识本身。前面多次说明,“埃及”表示记忆知识。至于真理的生命在记忆知识中,或说真理寻求活在记忆知识中,要知道,灵界的一切事物,因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寻求某种隐秘的事物,使得它们存在于其中,并充当结果中的原因,从而能不断产生某种事物。这某种隐秘事物可以说是身体,而寻求存在于其中的东西可以说是灵魂。这种努力只终止于惰性物质所安顿的自然界最低级的层面。在自然界,这一点从具体的例子可以看出来;也可从灵界看出来,因为在那里,良善寻求活在真理中,真理寻求活在记忆知识中,记忆知识寻求活在感官印象中,感官印象则寻求活在世界。
至于真理存在于记忆知识中的具体情况,要知道,内层真理的确能被引入记忆知识;但这些真理没有生命,除非记忆知识中有良善。良善拥有生命在自己里面,而真理则从良善获得自己的生命;因此,记忆知识通过真理从良善获得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良善就像真理的一个灵魂,并通过真理就像记忆知识的一个灵魂,而记忆知识则像一个身体。简言之,对邻之仁赋予信以生命和灵魂,并通过信将它们赋予属于属世心智的记忆知识。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真理与记忆知识彼此不同,相互分离。原因在于,很少有人处于植根于仁的信之真理,没有仁在里面的信之真理无非是记忆知识,因为它们存在于记忆中,与记忆中的其它东西没什么两样。但是,当信之真理植根于仁,也就是拥有仁在里面时,它们便与记忆知识明显区分开来,有时将它们自己提升到记忆知识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便俯视在它们之下的记忆知识。这一点从人死后的状态看得非常清楚。在这种状态下,他能理性思考和谈论信之真理与良善,并且远远比他活在肉身期间更清晰;然而,他无法从他的记忆中提取出任何记忆知识。这些知识在他身上,如同被遗忘并消失的东西,尽管他仍都保留它们(参看2475-2486节)。由此可见,本质上属灵的信之真理和本质上属世的记忆知识彼此不同且相互分离;信之真理通过对仁之良善的情感从记忆知识向着天堂被提升。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